黄勇,现任特赞(Tezign.com)信息科技 CTO,曾任阿里巴巴公司系统架构师。具有丰富的互联网技术架构经验与技术管理经验,擅长敏捷开发模式,推崇“轻量级”系统架构。国内开源软件推动者之一,活跃于 InfoQ、OSChina、CSDN 技术社区。Smart 开源框架创始人,畅销书《架构探险》作者。EGO 会员,QCon 讲师,StuQ 讲师,InfoQ 签约作者。热爱技术交流,乐于分享自己的成长经验。
在工程师的职场之路上,可能会遇到种种限制自身发展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除了需要学会日常使用的“硬”技能之外,还需要掌握工程师必备的“软”技能,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我们邀请了国内顶尖的技术管理者,他们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工程师应该具备的“软”技能,比如:
还有很多更为精彩的话题,相信本专题会给大家带来难忘的回忆,以及产生终生受用的价值。
程序员一向对于“硬技能”——即自身在专业方向上的能力——较为关注,工作环境而言更多的是与计算机打交道,专注于输出更高水平的代码,对于“软技能”提升的关注度不够造成了大家对程序员的一些误解,并且程序员在面对不断更新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和复杂的职业关系中,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本次演讲将以程序员职业发展的三大阶段和身边案例来讲述“软技能”的作用和需要重点提升的软技能,从而使程序员的工作生活更加幸福。
10 年之前我是一名程序员,10 年之后我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 CTO,在这 10 年里,我犯了无数的错误,走了无数的弯路,碰了无数的钉子,踩坑的事迹回想起来就像是在昨天。在本话题中,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我这 10 年以来从技术转管理的过程中,挑战最大的 3 个方面:
除了以上挑战以外,我还总结了自己犯下的 10 大错误以及从中获得的经验,在本次 QCon 分享中,我将逐一为大家分享。
本话题将通过自身转型过程中所经历的各阶段职场心得,从初入职场的白纸,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层层闯关历程”,有失落、有欢笑,有鼓励,也有责备,从一个面向纯技术的码农,一步一个跌宕,三步一个起伏,逐渐转型为了一个技术管理者的“传奇”经历,能对正处于或即将处于转型的小伙伴们,能够起到推动、引领、借鉴的参考作用。
如今,摆在 IT 人面前的选项越来越多。从公司来看,有大公司、小公司、外企、创业公司等;从技术领域来看,有种类繁多的传统方向,以及层出不穷的各种新兴方向,包括云计算、大数据、AI 等;从技能来看,有各种技术等“硬”技能,还有沟通、领导力等各种“软”技能;从职业道路上看,有一直做技术的,有从技术转管理的,有从管理转技术的,还有技术转市场的,等等。面对这种复杂局面,特别是有时候所做选择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出结果的情况下,我们 IT 人该如何应对呢?
本次演讲中,作者将从自己的工作经历出发,从工程师择业的角度,与观众产生共鸣,从大公司到创业公司,需要转变的思路与做事情的方法,有原则性的东西,也有真实案例与身边的故事,还会穿插一些工程师的软技能。
当时间车轮迈过二十世纪,远离了欧洲大陆启蒙运动的人杰辈出和美洲建国时的个人英雄主义时代,团队的协作、沟通、领导被广泛认同。特别是在互联网企业,团队的领导者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组织领导方法论,用以打造满足实际需要的高效率执行团队。
对于深耕技术的工程师来说,如何顺利完成技术到管理的转型?如何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团队领导方法论?这个过程可以向除却 IT 的外部领域寻求答案。本次演讲中,讲者通过自身技术转型管理的经历出发,将讲述如何利用经济学原理作为贯穿团队领导与组织提升的主线,并佐以真实故事作为点缀,最终基于此提出几点工程师思维扩展的软技能。
很多技术员都有当 CEO 创建下一个 BAT 的梦想,可是常常感觉无从下手。在本次演讲中,杨教授将讲述他自己从“技术狂人”到 CEO 的历程、经验和教训。希望通过分享可以帮助广大技术员成长(即使不打算创业,也能从中获益并得到提高)。